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问道中国

运城临猗:诸葛亮的真正出生地竟在临猗天兴村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2-02-23 人气:1559
【苏言道】座落在晋南黄河边临猗县的天兴村(解放前属于荣河),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相传竟是大名鼎鼎的武侯诸葛亮之出生地,武圣关羽是咱老乡,没想到现如今连诸葛亮都成了我的老乡了!可是,世人知道的却寥寥无几。自古天兴村就有一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都不亚于成都武侯祠。天兴武侯祠的献殿南面,有并排
运城临猗:诸葛亮的真正出生地竟在临猗天兴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653

座落在晋南黄河边临猗县的天兴村(解放前属于荣河),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相传竟是大名鼎鼎的武侯诸葛亮之出生地,武圣关羽是咱老乡,没想到现如今连诸葛亮都成了我的老乡了!可是,世人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自古天兴村就有一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都不亚于成都武侯祠。天兴武侯祠的献殿南面,有并排建有的两座戏台,戏台的建筑、砖刻、木雕、壁画、对联等,均极有价值。这里谈谈堪称今古奇联的戏台联。
       打我记事时起,诸葛亮庙就只剩西面那座戏台了。听老人们讲,西戏台为偏台,更高更大的东戏台(正台)和其他许多建筑,上世纪50年代因盖学校遭拆而毁。小时候常同小朋友们去庙上玩,曾多次看到西戏台上场门和下场门两边墙上的对联,那长长的两行字,每一个字都笔划很多,多得教人无法辨认。我们当然一个字也不认识,只是听大人说,那是老(繁体)字,每一个字又是由好几个字组成的。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西戏台竟也被拆掉了。那些令小孩子甚感神奇的字也就随之消失了。长大后,每当忆及我们村的武侯祠时,都深为那失去的戏台联而惋惜。直到最近才闻知,曾有有心人抄留了对联,真是喜出望外。以下是辗转抄来的一副,据说是东台联。有幸抄存下来的这副戏台联,内容为八仙故事和长安八景,上下联各16字,每一字均由四字或三字巧妙组合而成,类似于在有些地方看到的将“招财进宝”四字套写在一起的那种,颇耐玩味。上下联32字,实际包含了16句112字,这112字为:

锺离盘石把扇摇,拐李先生赐福高。洞宾背剑清风客,果老骑驴羡凤毛。采和手执云杨板,国舅瑶池奏玉箫。仙姑送来长生酒,相子花篮献蟠桃。
骊山晚照明光显,草滩烟雾紧相连。灞柳风雪飞满面,咸阳古渡几千年。华岳仙掌第一景,太白积雪六月天。曲江流饮团团转,雁塔神钟在城南。
       可以看出,上下联其实又各为一首七言诗。经查,上联和下联,民间有分开流传者,字词及顺序也略有改易,惜皆不如此联稳顺。相子,世传八仙故事中为“韩湘子”。草滩烟雾,今所云长安八景为“草堂烟雾”。因此天兴庙戏台联又为关于八仙故事和长安八景的有用资料。
       天兴庙,由于被毁,所以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有文章说,这里的庙会早在盛唐时就闻名遐迩,如今无可考据。但我们从这副戏台联中,还是隐约可以略看出与盛唐的一丝联系。上联八仙故事与唐代的关系,自不必说了。下联长安八景,于唐代来说为京城八景。唐之后,西安便失去京城地位。天兴村自古属蒲州(有陪都之称),与西安并非一州,也非一路。若这副联书于金或明清,断不会不写本地之景而写“他州”之景。所以此联应书于唐代,系京中八景,才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此外,东西两戏台所悬巨字大匾,一为赞颂诸葛亮的“学盖三国”,一为“盛世元音”。对于当地来说,金、元、清系异族统治,而明又谈不上“盛世”,所以戏台正中的“盛世”二字很有可能是就唐而言。还有,戏台前后之古柏,有的三人方可合抱,若非汉唐时物,断不至如此之粗。
       以上只是一种推测,戏台联究竟书于何代,尚难确定。无论书于何代,这副组合字对联,举世少见,实为奇联。这样的对联,充分体现了我们汉字的特点和古人的智慧。
       我们村武侯祠两座戏台的组合字联,目前只知道这一副。如果此副确为东台联,那么晚些时被毁的西台联,应该也有抄件。如果有朝一日,能访得有人抄存的另一副,那该有多好。


  天兴村诸葛武侯祠全景复原图

  说起武侯祠,人们自然便会想到成都武侯祠,有的人还知道有南阳武侯祠,而晋南的天兴武侯祠,却竟少为人知。作为全国仅有的几座大型武侯祠之一,作为山西历史文化的精美建筑之一,天兴武侯祠的概况便不能不为世人一述。
      天兴武侯祠在运城市临猗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天兴村(古属汾阴县,北宋时改为荣河县,1954年和万泉合并为万荣县,1972年划归临猗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的峨嵋岭,水深土厚,村东、北、西三面地势均高,村南低而平坦。因为濒临黄河,所以自古交通较为发达。如今交通更为便利,村东紧邻河津至永济的省级公路,南北均与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相接,距村西一公里多便是黄河旅游公路。
      传说三国时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生在天兴(村),长在卧龙(岗)”,所以天兴村从古就有一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庙在村北约400米处,自古以来由四社(天兴村、南周村、程村、蔡高村)共同管理,按年轮流值班管护。
  庙前方是宽敞的土壕沟,庙底地形酷似一只头朝南伸展的活乌龟。庙坐北朝南建于乌龟头上,占地10余亩。庙前和庙两旁因有9个崖头,所以名为九龙口。从庙前面上一陡坡就是雄伟壮丽的山门,坡两旁各有一棵罕见的古柏树,西边那棵树身倾斜向前,东边那棵挺拔而立,高数丈,须三人才能合抱。两棵大柏树一斜一挺,好像两员大将守护着庙门,为古庙增添了幽静而神秘的色彩。而三人方可合抱之古柏,则充分说明了该庙历史之悠久。成都武侯祠之古柏,最粗者两人即可合抱。
  进了山门,两座戏台并立,中间相距丈许。戏台左右各有一眼水窖,恰似乌龟的两只眼睛。台前有四棵古柏,均高三丈余,粗可一抱。东边柏树为名贵云柏,若逢细雨飘落,一到晚上,戏台灯光映照,云雾缭绕,煞是好看。东台为正台,又高又大,前场正中高悬“学盖三国”的大匾,字大五尺,苍劲有力。上场门匾额为“阳春”,下场门匾额为“白雪”。两边山墙上画有古代战争壁画,千军万马,战车飞奔,交锋激烈,场面壮阔,人物形象逼真。最奇的是戏台的对联,以“八仙故”和“长安八景”为题材,每一“字”均由三字或四字巧妙组成,引人入胜,颇耐玩味,堪称奇联。上下联32个“字”,实际包含了112个字,
  西台(偏台)较东台低小,前场正中悬挂“盛世元音”大匾,山墙上也有壁画,而最招人喜爱的是屏风上雕刻的笑容可掬的老寿星。
  再往前行,左钟楼,右鼓楼,上悬大钟巨鼓,每逢敬献,钟鼓齐鸣,声传十余里,余音不断。上了台阶,是四椽五檩九间献殿,宽阔壮伟。逢庙会时,由值班村负责,用白面捏成各种各样的祭品,同时又为民间艺术品,有花形、鸟形、人形及各种走兽等,敬献神灵和供人观赏。献殿两边各有一耳房,供管庙人常年居住,庙会时兼为社家议事之处。过了献殿,便是后土娘娘殿和痘疮娘娘殿,塑像端庄慈祥。后土娘娘殿后,有一卷棚与武侯殿相连。武侯殿是三间大殿带穿廊,廊下左右各放一铁鼎,高五尺、粗两抱,大而精巧。进入大殿,肃穆壮观,雕梁画栋,五彩缤纷,诸葛武侯神采奕奕、威严端坐神龛正中,周围为龙飞凤舞与战车飞奔、马跃枪击等战争泥塑,多姿多态,十分壮观神奇。殿前左右站像,是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和杨仪,恭然而立。大殿东边,盖有廊房数十间,殿西围墙下有厢房多间,逢庙会时供商贾摆卖布匹百货之用,以免日晒雨淋。这些商贾来自绛州、荣河、万泉、临晋、解州等地,还有来自陕西和河南的。殿前西南方,有四合院一座,供种地人居住。天兴庙周围又有庙地百亩,供庙会时用地及日常经费之用。庙的周围,有后添的柏树百株,相传系程村王仁捐栽。远远望去,庙宇高耸,苍柏掩映,郁郁葱葱,近则风声嗖嗖,香烟缭绕,铃声叮当,好一派威严而阴森逼人的气象。
  天兴武侯祠究竟为何时所建,现已难以考证。据壁画和建筑风格,应如古代许多大型建筑一样,是多年陆续建成的。
  有关诸葛亮小时候神奇而美丽的故事,世代相传,如 “打柴遇妖”“巧得天书与红丹”“失火惹祸”“乘龙逃脱”“龙卧南阳”“计挖壕沟”“宗儿破塔”“浪池斩妖”等等,皆多为史书和《三国演义》所未载,至今仍引人入胜。这些传奇故事曾被《山西民间文学》《故事报》等报刊搜集发表,并收入《临猗县地名风物故事集》一书。据《山西工商》杂志的“古会新容”栏目所刊之文,天兴庙古会在唐朝天宝年间,距今1200多年前就誉满秦晋、闻名遐迩了。几十年前的盛况,村中老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早在庙会(每年阴历二月二十一、十月初一)前四五天,人们就跨河越岭,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正会那天,各条路上,人流如潮,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人们车拉肩挑,牵牛赶羊,黑压压地向这里汇集。祭祀诸葛亮、娘娘上庙,为庙会重要仪式,锣鼓喧天,极为热闹;此外,两台戏对唱,跑马踩高跷,耍猴弄棒,各式玩耍,真是无奇不有。庙会另一重要内容,是物资交流。远近人们都要等到天兴会购买各种生活生产用品,商贾们更是老早就为庙会筹备货物,所以每次庙会都是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百亩场地上,人声嘈杂,羊咩牛叫,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哄闹之声响彻云天,几天之间,不绝于耳。
  诸葛亮生在天兴之说,虽然历史记载传播不广,但其传说却日之久远,在当地经久不衰。成都、南阳、勉县等武侯祠,都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于天兴村建造规模宏大的武侯祠也必然有其历史缘由。久为流传的那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天兴村至今有诸(葛)家地、诸(葛)家坟,就不仅仅是传说,而同武侯祠一样成为事实了。天兴村和天兴武侯祠,于诸葛亮必定有某方面或某种联系。其历史根源,有待于历史学家和有关专家进行考查研究,以探求历史真相。而作为宏大精美古建筑群的天兴武侯祠,更是不应为今世所遗忘。



  明清时期的晋南戏剧“蒲剧”《火攻计》,诸葛亮“舌战群儒”,有句戏词是诸葛亮的自介绍“家住河东在天兴,幸遇先生识卧龙”。       更巧的是天兴也古称“琅琊”,五百年前的《荣河县志》里面就有记载。这下山东琅琊阳都好不容易争到了的诸葛亮故里名,却却实实在在碰到了真正的对手,两个地方古代都称“琅琊”啊!连历史学家估计都要晕了

c4df3e941e6a4e80b6545c69caca406a.jpg



  运城著名的记者河东老景,非常热心这段历史,多年来积极关注诸葛亮的故里是天兴村的事情,醉心研究,热心搜集各方资料,并分析得出结论,曾经在报纸上也发表过有关文章。


  诸葛亮是山西运城人,经考证,认为此说有以下十方面的根据:
一、现存于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图书馆柏林分馆的明代山西荣河县志记载:“武侯生于天兴,长于天兴”,“诸葛武侯墓,岁久,尽被乡人平作耕地种植”,可见诸葛亮是山西运城人是有史料依据的,荣河县志是我国所有县志中最早的之一(天兴村原属河东荣和县,1972年划归临猗县)。
二、运城天兴村诸葛亮庙在全国规模较大。该庙1951年被毁,据考证该庙比成都、南阳等其他省现存的23所诸葛亮庙建筑规模都大。
三、天兴庙会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和十月初一两次天兴庙会与陕西五丈原诸葛亮庙会的日期一致。据说二月二十一是诸葛亮诞辰,十月初一是诸葛亮的忌日。
四、《三国志》云:公元264年蜀汉灭亡后,诸葛谨重孙诸葛显同诸葛亮之孙诸葛京迁到河东郡。诸葛京后来成为眉县令,后又官至江州刺史。据此推测,运城天兴村建诸葛亮庙是其后代为纪念先祖而建,后历经修葺扩建而成1951年毁掉前的规模,与诸葛京在河东为官数十载有关联。
五、当地有诸葛亮“生在天兴,长在卧龙”的传说和有关诸葛亮少年时代的许多传奇故事,单单没有青年以后的故事。这些传说与史料相互印证,也说明诸葛亮生在天兴绝不是空穴来风。
六、全运城市寺庙很多,唯有天兴村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武侯祠建筑群,这也是比较奇妙的地方。
七、据山东《临沂县志》记载:“琅琊临沂县有中丘亭即此,后诸葛亮来居此。”后居明显不是故居、故里。另《三国志·吴书·诸葛谨传》中:“后徙阳都。”否定了阳都是诸葛亮故居之说。
八、明末清初的南路戏(晋南棒子)《火攻计》中诸葛亮上场唱到:“家住荣河在天兴,幸遇先生识卧龙,孙刘破曹三分定,吾凭舌辩立奇功。”另一历史蒲剧《讨荆州·甘露寺》中的乔玄这样说:“皇叔说他的孔明先生,本是荣河正兴人氏……”(据临猗县志地名变异表记载:天兴村原名正兴村)。
九、运城天兴诸葛亮庙签谱流传至今,并且已录入《诸葛亮与天兴村》一书。
十、紧靠诸葛亮庙的东边崖上有20余亩土地,简称“诸家地”,流传至今,它是诸葛亮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



  这本书明显有些年代,不知是哪位名仕收藏的古书,但从中可以看到夸山西名人中,豁然有诸葛亮的名字。就是这句:“后出一人诸葛亮,万里八卦晓阴阳”。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天兴村地址


诸葛亮与河东的历史渊源

村民樊作林(右二)、樊双明(右)向记者介绍武侯祠遗址说起武侯祠,人们一般会想到四川成都武侯祠,有的人还知道河南南阳武侯祠,其实,在河东也曾有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武侯祠。这座武侯祠坐落在临猗县孙吉镇天兴村(天兴村古属汾阴县,北宋时汾阴县改为荣河县,1954年荣河和万泉合并为万荣县,1972年天兴村划归临猗县),遗憾的是上世纪5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该祠被毁。值得庆幸的是,依托该祠形成的千年古庙会流传至今。天兴村为何会有武侯祠?诸葛亮与河东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除了天兴武侯祠,河东还有哪些与诸葛亮有关的遗存……时值隆冬,记者走进了天兴村,寻访遗迹,探究缘由。

◆史料记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河东博物馆原馆长王泽庆曾撰文《诸葛亮是河东人》,文中,他援引编纂于1538年的明代《荣河县志》,该志中记“诸葛亮生于荣河天兴,长在寺底”。明《荣河县志》,宋纲主编,载:“诸葛武侯庙,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天兴村。世传武侯生于天兴,长在寺底,即今庙址。在寺底村亦谓有武侯墓之庙。”宋纲按:“(诸葛)亮生于天兴,长在寺底。及考通鉴琅琊人。亮寓居襄阳隆中。谓之曰寓居,则生斯长斯或可信也。一说天兴村古亦称琅琊(称琅琊荣<荣河县>耆宦所述者)。”除此之外,临猗县总工会原干部、天兴村人马自成和孙吉镇原人大主席孙青贤等也搜集整理了诸葛亮与河东关系源远流长的各种史料。《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六祠庙三载,“武侯庙在南三十里天兴村,庙中有砖塔高丈余,居人议毁之,有驹儿者手持器坏其一隅,内有石碣约二尺许,刻之,‘若是塔儿破,定是驹儿来’。字迹苍古,居民复正”。卷一百七十三陵墓二,“汉丞相诸葛亮墓相传在县南三十里天兴村”。《蒲州府志》卷三古迹篇:“荣河冢墓之有诸葛武侯、张仪……”卷四坛庙篇:“以武侯之贤与其功,人宜有祀,后主犹不许者……予寻诸志,淫祠颇存……”《万泉·荣河县志》卷十二载:“诸葛武侯墓在县城南四十五里之天兴村。”又载:“张仪冢在县东南三十里。《府志》曰:荣河冢墓之有诸葛武侯及张仪……”山西图书馆保存的《山西夸奖圣人歌》中:“荣河县内出汤王,后出一人诸葛亮,万里八卦晓阴阳。”不仅史料有记载,孙青贤还从戏曲唱词中找到了颇具价值的线索。1993年,临汾地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编印的《蒲州棒子传统剧本汇编》收录了《讨荆州·甘露寺》一剧。该剧本中乔玄有一句唱词:“我皇叔说起他的孔明先生,本是荣河天庆村人氏。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这里的“天庆村”即“天兴村”)明末清初的蒲剧南路戏上八本《火攻计》之“舌战群儒”,诸葛亮上场唱:“家住荣河在天兴,幸遇先主识卧龙。孙刘破曹三分定,全凭舌辩立奇功。”国家一级编剧杨焕育对此有研究,而且该戏久演不衰,深受观众欢迎。不仅如此,在天兴村还流传着诸多诸葛亮“生于天兴,长于寺底”的故事,马自成还自筹资金,主编出版了《诸葛亮与天兴村》一书,这些可为人们了解诸葛亮与河东的关系作一参考。

◆流传千年采访当天,在孙青贤、马自成及天兴村村民樊双明、樊作林等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天兴武侯祠遗址。令人惋惜的是,遗址上现仅存有一面土墙。虽然无法看到曾经武侯祠的壮景,但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还记得武侯祠的原貌,樊双明根据记忆还原了武侯祠,并制作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被毁前的武侯祠,有山门、东(西)廊房、武侯祠、东(西)戏台等建筑。当然,从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马斗全刊发在《山西日报》上的《天兴武侯祠概述》也可见一斑。“山门两旁各有一棵罕见的古柏树,西边那棵树身倾斜向前,东边那棵挺拔而立,高数丈,须三人才能合抱。两棵大柏树一斜一挺,好像两员大将守护着庙门,为古庙增添了幽静而神秘的色彩。而三人方可合抱之古柏,则充分说明了该庙历史之悠久。”“……武侯殿是三间大殿带穿廊,廊下左右各放一铁鼎,高五尺,大而精巧。进入大殿,肃穆壮观,雕梁画栋,五彩缤纷,诸葛武侯神采奕奕、威严端坐神龛正中,周围为龙飞凤舞与战车飞奔、马跃枪击等战争泥塑,多姿多态,十分壮观神奇。殿前左右站像,是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和杨仪,恭然而立。大殿东边,盖有廊房数十间,殿西围墙下有厢房多间,逢庙会时供商贾摆卖布匹百货之用,以免日晒雨淋……远远望去,庙宇高耸,苍柏掩映,郁郁葱葱,近则风声嗖嗖,香烟缭绕,铃声叮当,好一派威严的气象。”河东古代祠庙众多,为何唯独在天兴村建有诸葛亮祠?王泽庆揣想,与诸葛亮后代迁居河东并在晋为官不无关系。“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迁移至河东,在晋为官。初为郿县令,后为江州刺史。”(《三国志·诸葛帝亮传》裴松之注)为什么诸葛亮的后代要迁往河东定居?而不是山东琅琊阳都。在王泽庆看来,中国传统习惯,后代认祖归宗,愿祖辈魂归故里。有可能诸葛京在晋为官时,回到河东天兴祭祖,将诸葛亮衣冠、遗物等葬到天兴,后便在天兴建立诸葛亮祠。虽然天兴武侯祠建于何时并无志书记载,也无实物考证,但依托武侯祠兴起的古庙会流传至今已逾千年,名气很大。每逢庙会之日,秦晋豫三省八县商贾云集,物资交流;数百里乡民赶会朝拜,人流如潮,盛况空前。马自成介绍,古庙会每年两次,一次是农历二月二十一,一次是农历十月初一,巧合的是,陕西岐县五丈原纪念诸葛亮的庙会也是二月和十月两次。樊双明告诉记者,村民樊旺存1958年到辽宁沈阳培训时,当地有人问他是哪人,他说山西荣河天兴的,对方立马说道,那是诸葛亮的村子。对此,樊作林也很自豪,1958年他在河津吕梁山上干活时,有人问他是哪儿的人,他就说是诸葛亮村子的,大家都知道是天兴村的。

◆时代擘画除了武侯祠,天兴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亦为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蒲州府志》载,天兴村曾是“汾阴古道”的铺舍驿站。有关汾阴古道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时,临晋(今陕西省大荔东)太原道”“汾阴道(今万荣县西南)”“虞坂茅津道”等已成为晋秦豫往来的交通要道。汾阴古道是由山西通关中的必经之道,“是汉武帝遂自夏阳东巡汾阴的必经之路”,后土祠自西汉至宋,先后5个朝代8位皇帝19次亲来祭祀,可以想象汾阴古道当时是多么的兴盛壮观、作用非凡。时值2016年,孙吉镇农场平田整地时,于天兴武侯祠正北200米处发现一宋墓。该墓整体布局完整,砖雕彩绘精美,是研究宋代墓葬文化、绘画艺术及社会文化审美意识的重要物证。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宋代壁画墓,运城市委、市政府将宋墓整体搬迁至芮城永乐宫。绵延千年的汾阴古道、时代果园的自然风光,西连万荣后土祠、傅作义故居,南到吴王古渡、临晋县衙,东至李家大院、孤山景区……走进新时代,面对丰富的人文遗存,山西省人大代表、孙吉医院院长严耀国,天兴村党支部书记樊义刚等人,决定依托武侯祠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天兴村开发乡村文旅产业,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这里三月千亩桃李花开,四月万顷果花飘香,五月麦田金浪翻滚,九月十月核桃、苹果满枝迎客,极易吸引游客为产业添光加彩。天兴村有诸葛亮儿时的传说故事,加上孔明后裔“内移河东”的铁史,千年赶天兴庙会习俗,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极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另外,天兴村有黄河村庄独有的民俗,有很多民间艺术可以展示民俗风情。孙青贤告诉记者,建设武侯祠文化景区要突出“智慧”,因为诸葛亮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和气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标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感佩,由仰慕到祭祀、由现象到文化,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特别是诸葛亮身上体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献身精神,“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勤勉廉政精神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品德,正是社会之需、时代之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打造天兴武侯‘智慧’文化景区,不仅是为了纪念三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它还承载着‘汾阴古道’辉煌壮观的历史,讲述着河东商贸发展的盛况,与解州关公‘忠义’文化、永济西厢‘爱情’文化、李家大院‘仁善’文化、盐湖舜帝‘德孝’文化等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樊义刚说,“借助时代东风,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天兴一定会迎来新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与活力。” (记者 景斌 薛丽娟)2019.01.05


  《运城日报》今年7月9日刊登的有关专家论证诸葛亮籍贯有“天兴说”一文,颇有研讨价值。
  其实,此说原在河东当地流传已久,笔者早年从事戏曲工作时,就听人说过这一趣闻。蒲剧《讨荆州·甘露寺》中的乔玄,就这样说:“皇叔说他的孔明先生,本是荣河天庆村人氏……”这“天庆村”即天兴村,现属临猗县孙吉镇,已载入新版《临猗县志·地名变异表》中。天兴村原有一座武侯祠,人称“天庆庙”。1993年山西三晋文化研究会临汾分会刊印的《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中就收录了这个本子。改革开放后,见诸文字的有临猗县史志部门编印的《临猗地名故事》及诗友马斗全先生发表的《我们村的武侯祠》一文,还有些已忘其篇名。但这些文字都未上学术讨论的“台面”。笔者对这个问题可谓关注数十年之久,曾收集了不少资料。听说“天庆庙”要开发重建,特举双手赞成。但是有些涉及史实的问题还是要搞清楚的。古贤云:“疑义相与析。”现在本着弄清问题、心中有数、搞好旅游开发的目的,来“析”一下这些“疑义”。
  首先,“天兴说”认为孔明“生于天兴,长于天兴”的根据是日本藏有的一本明代《荣河县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县志。据我所知,北京图书馆柏林分馆就藏有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的《荣河县志》,万荣县志办藏有抄本。说那是最早的县志,有欠严谨。我国方志源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东晋的《华阳国志》就是一种相当完备的志书,其他如宋《建康志》等,不胜枚举。
  “天兴说”再一个重要依据是当地流传着关于诸葛亮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大致内容是孔明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小时候在黄河边打柴,得到了槐树精所给的天书,又吃了蛤蟆精口吐的半颗红珠,而成了“半仙”。他为了学习天书上的“火攻计”,不慎烧坏了庄田,因触犯刑律而入狱,在狱中用高粱秆子编了个草龙,遂骑龙冲出囚室,降落到南阳的卧龙岗,就自称“卧龙先生”等。作为史家,对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当然是不能以史实看待的,更不能以之入志而作信史流传。在新志书中,只可入《传说·异闻》篇。
        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了“装点名胜”、“贪载传奇”、“擅翻旧案”等积弊,都是旧文人常常囿于学识和偏见,将一些荒诞不经的地方传闻,不加以考证而作为史实入志所造成的,历来为严肃的学者、史家所不取。现观上述与史实不符的传说故事,是不能推翻孔明生于阳都、成长于隆中的史实的。至于说庙会日期更不能“证史”,所说天兴之武侯祠为天下之最大者,也不准确,说“据当时考证”,1951年未拆时进行过测绘考证吗?据我所知,现今所留遗址地形和对原建筑物的描述,能与成都武侯祠(实为祀刘备君臣的昭烈庙)相比吗?



运城临猗:诸葛亮的真正出生地竟在临猗天兴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座落在晋南黄河边临猗县的天兴村(解放前属于荣河),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相传竟是大名鼎鼎的武侯诸葛亮之出生地,武圣关羽是咱老乡,没想到现如今连诸葛亮都成了我的老乡了!可是,世人知道的却寥寥无几。自古天兴村就有一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都不亚于成都武侯祠。天兴武侯祠的献殿南面,有并排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653

1526722225289.png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