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问道中国

临汾的历史变迁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2-02-22 人气:1565
【苏言道】龙祠是龙子祠的简称,又名“平水神祠”,位于临汾西南约15公里的平山脚下。祠西200米处有龙祠泉,泉汇之处,古称“金龙池”,亦曰“平湖”。水源常年不竭,“如蜂房蚁穴,沸于浅沙平麓之间,未数十步忽已惊湍怒涛,盈科涨溢”(元代《康泽王庙碑记》),是为平水。临汾居平水之阳,故名平阳。龙子祠坐北朝南,今存四进院。山门为悬山顶,面阔三间,门两侧均有一
临汾的历史变迁-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435

龙祠是龙子祠的简称,又名“平水神祠”,位于临汾西南约15公里的平山脚下。祠西200米处有龙祠泉,泉汇之处,古称“金龙池”,亦曰“平湖”。水源常年不竭,“如蜂房蚁穴,沸于浅沙平麓之间,未数十步忽已惊湍怒涛,盈科涨溢”(元代《康泽王庙碑记》),是为平水。临汾居平水之阳,故名平阳。


龙子祠坐北朝南,今存四进院。山门为悬山顶,面阔三间,门两侧均有一高达三米的泥塑将军把守,气势逼人,不禁心生惕厉。走进山门即为头进院。二院正北为献殿,单檐歇山卷棚顶。其前存泉水一道,地下称“北小河”,东入上官河。三院西侧有窑十孔,东侧已为现代平房。献殿之后的院中小院为四进院,就是当地百姓惯称的“龙王殿”了。此殿面阔进深均为七间,又称“康泽王宫”。与龙子祠山门仅一路之隔,建于上官河上的建筑东有遇水桥,西为清音亭,当地百姓俗称“看花亭”。亭底水流纵横,清凉透澈,民间有歌谣曰:“水上桥,桥上水;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上流,一年四季鲜韭活鱼常常有。”溪水入祠过亭时,声如乐章,沁人心脾,因有“看花亭水上漂”之语。龙祠泉区有“三殿八景”之说。三殿指献殿、龙王殿、水母殿;八景,即得月楼、先春轩、看花亭、金鱼池、遇水桥、仙姑泉、金龙池和平水泉。平水泉为最盛一景。













据《临汾县志》载:“平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亦姑射之支也,平水出焉。”《山海经》云:“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为其下,是多美玉。”明代之前,平水分十二官河,其东流汇入汾河。据《山西历史地名录》载:“源出平山,故名平水,一名平阳水,俗名龙寺水。”由此见出平水与龙祠的亲密关系。

此处景声怡情,墨客骚人多有咏诵。应平阳知府之邀,到临汾纂修《平阳府志》的孔尚任,就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二月初一写下《二月朔日同人游龙子祠分韵》二首,记录他在龙祠的所见所闻,极富意境。

之一云:

远隔红尘世外幽,宜人景物失乡愁。

含烟店柳从容发,破冻山泉放肆流。

古寺春寒须载酒,重峦雪霁好登楼。

风雷龙子何年去,遗事闲从父老求。

此言幽静之龙祠如远离尘世的世外仙境,那如烟的柳芽,融化的山泉,带雪的层峦,略感寒意的古寺,不禁使人登楼举杯,忘却寄寓他乡的离愁。至于龙子是什么时候离开这里的,只能闲暇时求诸当地父老了。

关于龙祠因何而建,有着神异的传说。据《康泽王庙碑记》:“相传刘元海(刘渊)僭据时重筑陶唐金城,有韩媪得巨卵化蛇之异,斩蛇尾而泉涌焉……后因祀之曰龙子祠,遇旱致祷即应。”刘渊是匈奴人,曾建都平阳(今临汾河西金殿)。又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俗,岁三龙祠,常以正月、二月、九月戍日祭天神。”大单于每年在龙祠祭祀先祖鬼神,久而久之,这里成为古平阳最重要的祭祀场所之一。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又总把这个泉誉为“龙子祠泉”,更愿意接受泉是源于龙王之子化身为七岁橛儿,抗击匈奴血溅刘渊化作泉水的那个传说。龙子祠建成后,受到官民的高度重视,宋、元各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敕封,“宋熙宁八年(1075),守臣奏请封‘泽民侯庙’,额曰‘敏济’,崇宁五年(1106)再封灵济公,宣和元年(1119)加封康泽王庙”。元代又“加封神为普应康泽王,其庙制愈广矣”。由侯到公,由公到王的封号更迭,说明了龙子祠不仅为普通百姓所崇奉,而且也受到了历代官方的高度重视。百姓企盼水源充足、雨量丰沛,因此龙祠村周边地区只要遇到旱情,祠内就会燃起祷雨的香火。如果遇到全县大旱,政府官员都会亲临祈雨。历史上,龙祠约定俗成的祭祀活动与络绎不绝的祈雨之举交错进行,香火绵绵不断,形成了特有的龙王崇拜和信仰习俗,并形成别具特色的赛社活动。如《平水神祠歌》所云:“是时三月游人繁,男女杂沓箫鼓喧。”孔尚任曾亲眼目睹了赛社的歌舞表演:“剪韭畦傍春味旱,赛神祠下野人稠。风光正是中和节,社舞村歌看未休。”

对龙子的崇拜,来源于百姓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对于水的需要和渴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40)起开发利用平水,到唐代开挖南北干渠上官河、下官河、洪渠河、磨河、子母河等十六条,这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俗称南八区、北八区的龙子祠灌区。滔滔泉水孕育了万顷沃野,惠泽、解救了黎民苍生,使临汾百姓得以繁衍生息。龙祠的泉水冬暖夏凉,在过去,每年不过腊月二十三,龙祠一带就韭黄飘香、蔬菜碧绿,“先得天下第一春”。当地百姓还利用泉水的落差发明了水磨、水车,将稻谷碾成江米,颗粒饱满圆润,历代平阳知府、县令常用此米上贡朝廷。上世纪50年代后,这里还利用水源建起了小型发电站,百姓生活与泉水一样甘甜。如今,它早已成为临汾市区城市生活用水和汾西灌区的“地下水库”和“水龙头”。随着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它的受损、水量减少,将会导致临汾生态的失衡,水危机带来的尴尬和悲剧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龙祠是一份根祖之情的寄托。平水在万古沧桑的天地中诞生,在幽深绵长的地层中匍匐,在一望无际的沃野中流淌,自然的伟大赋予了它独特的神性。每当春日,登高凝望,丽日当空,波光粼粼、麦苗返青的绿沙之上,蜿蜒的渠水游走其中,如群龙竞飞,这是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所在,我们只能在陶醉中顶礼膜拜。



临汾的历史变迁-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龙祠是龙子祠的简称,又名“平水神祠”,位于临汾西南约15公里的平山脚下。祠西200米处有龙祠泉,泉汇之处,古称“金龙池”,亦曰“平湖”。水源常年不竭,“如蜂房蚁穴,沸于浅沙平麓之间,未数十步忽已惊湍怒涛,盈科涨溢”(元代《康泽王庙碑记》),是为平水。临汾居平水之阳,故名平阳。龙子祠坐北朝南,今存四进院。山门为悬山顶,面阔三间,门两侧均有一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435

1526722225289.png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