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鉴往知来

毛主席评三国人物,醍醐灌顶,学习了!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3-02-15 人气:483
【苏言道】毛泽东主席对《三国演义》可谓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主席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主席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另一
毛主席评三国人物,醍醐灌顶,学习了!-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2830

毛泽东主席对《三国演义》可谓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

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主席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

一方面,毛主席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

另一方面,毛主席又并非就史论史,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阐幽发微,以史为鉴,可谓把历史用活了。

01

刘备

毛主席曾多次谈论刘备,其褒贬十分中肯。

他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于刘备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1957年3月20日,毛主席乘专机自南京飞往上海,聊起了“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又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毛主席多次强调刘备善于用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刘备的缺点,毛主席认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好感情用事,这是刘备的最大缺点。

1949年3月24日,毛主席由西柏坡至北平,路经刘备家乡河北涿州时,对警卫员们说:这里就是《三国演义》中说的“桃园三结义”的地方。刘备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在许多问题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

因为想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谋臣的劝阻,贸然负气出兵,结果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自己无颜再回成都见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临近湖北的四川省东部奉节县东的白帝城。

二是这个人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因此导致了失败。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毛主席借用刘备的例子,指出对于各部分的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

毛主席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

在讲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他接着说: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不听,最终导致兵败身亡。

鉴于这些,毛主席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曾明确指出: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

02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三国人物当中,诸葛亮是毛主席谈得较多的一位,大概也是毛主席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主席在《讲堂录》里就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毛主席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鼓动技巧。1930年夏天,毛主席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鼓动工作时,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说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

1950年4月,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对董其武将军说:有人害怕共产党,那有什么可怕呢?共产党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没有私利可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我们国家搞好。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毛主席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说诸葛亮的故事,教育他们重视学习文化和历史。1958年秋,毛主席在河南郑州接见南阳县委的一位书记,说你们南阳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哩!南阳有个卧龙岗,据说诸葛亮曾在那儿隐居过。诸葛亮,能人呵!

分手时,毛主席对这位县委书记说,我给你留下两句临别赠言:第一,学一点历史知识;第二,要关心人民生活。

毛主席还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大加赞赏。1962年2月,他在和南京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孔从洲谈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时,又谈了诸葛亮的兵器改革,说:

由于射箭误差大,于是又有了弩机,经诸葛亮改进,一次可连发十支箭,准确性提高了。诸葛亮征孟获时使用了这种先进武器。可是孟获也有办法,他的三千藤甲军就使诸葛武侯的弩机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一把火把藤甲军给烧了。

毛主席还十分看重诸葛亮制定的和戎政策,认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最可宝贵的就是处理民族关系的艺术。他对诸葛亮的“七擒七纵”非常赞赏,并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好方法。

当然,在毛主席眼中,诸葛亮也并非完人。他曾经就错用马谡一事,对诸葛亮作过批评。1948年,他对警卫员说:我一不是释迦牟尼,二不是诸葛亮。就算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的时候啊!

当警卫员问及马谡失街亭,害得诸葛亮只得冒险摆空城计时,毛主席说: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呢!

1959年7月,毛主席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历来史家大都赞誉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路,但毛主席的评价却独树一帜,且言之成理,可谓卓见非凡。

03

赵云

毛主席颇为赞赏赵云,特别是他的为人和胆识。

1944年10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新四军的胜利出击和中国的救国事业》的社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华中的伪军,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啊,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

这段话中“比之为赵子龙”几个字,就是毛主席亲自添加上去的。这里所说的子龙,是赵云的字。

毛主席还曾经把自己十分喜爱的将领杨成武比做赵云。1967年7月,毛主席准备离京视察大江南北,特别提出要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随行。他向中央文革小组的秀才们说:非子龙不可行也。长征中,夺泸定桥、过草地,我都讲过还得杨成武,只靠宣言不行。赵云忠心耿耿,曾经长期出任刘备的侍卫长。

1973年12月2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高级将领,一开始就说:这一班五虎将都伤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

1976年4月,当在报纸上看到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其中包括有1500公斤以上的特大陨石时,毛主席又不无感慨地说道: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死都死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

04

张飞

优点值得赞赏。

一是张飞“粗中有细”。1934年,毛主席对来中央苏区开会的红军将领王震谈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关羽、张飞处理人际关系的优劣处: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他以此勉励王震: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

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十个指头九个好,一个指头有问题。华者花也,不要只开花不结果矣;不要粗而不细,要学张飞“粗中有细”。

二是张飞“有高度的原则性”。毛主席非常喜欢看京剧《古城会》之类的张飞戏。据赵超构回忆,1944年6月,他们访问延安时,曾经陪同毛主席看《古城会》。当剧中张飞自称“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露出那副得意神情时,毛主席笑了起来。

1949年12月,毛主席又谈到了《古城会》说:当时在古城的张飞看见从敌人营垒回来的关羽,对他提出种种疑问,是张飞有警惕性的表现,是完全正确的。但关羽一旦斩了蔡阳,用行动表示了与敌人划清界限,张飞便开门迎接关羽,又兄弟团结共同对敌。

三是张飞勇猛善战。毛主席喜欢把自己手下勇猛善战的将领比做张飞,以表示对他们的赞许。

05

关羽

关羽是毛主席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

1917年夏天,毛主席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

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主席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

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主席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1927年11月,毛主席来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三营(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当时有人怀疑张部有可能投降敌人。毛主席说:

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这说明毛主席对关羽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毛主席谈关羽更多的是他的缺点与不足。

1932年初,毛主席在与程子华谈话时说:关羽的弱点是自负凌人,以致发展到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毛主席又谈到了关羽。他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

1949年,在解决绥远问题期间,毛主席曾经对薄一波等人讲过:《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建国后,毛主席经常以关羽“走麦城”为例,提醒中共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谦虚,不要骄傲。

1971年9月10日,在“林彪事件”发生前夕,毛主席在杭州同南萍、熊应堂等人谈话,讲了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党的历史上几次路线斗争问题等。他在谈话中还说:不要带了几个兵就翘尾巴,就不得了啦。三国关云长这个将军,既看不起孙权,也看不起诸葛亮,到后来走麦城失败。当然,那时没有反骄破满啦。

到了晚年,毛主席对关羽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有一个判断,认为关羽的形象是统治阶级吹出来的。1974年12月,毛主席在湖南长沙对周恩来说:世界上的事,说起来难,做出来并不难。现在四书五经也批了,孔夫子是文圣打倒了,关云长是武圣也打倒了。

毛主席对关羽的研究十分深入。他所讲述的关羽不姓关的故事,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未注意到。

1954年,毛主席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涧,给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讲起了关羽不姓关的故事。他说:关公是指关为姓。关公自小很讲义气,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好不容易熬到开关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真实姓名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06

曹操

毛主席年轻时就对曹操十分推崇。1918年8月,他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诗中表达出毛主席对曹操的钦佩之意。在毛主席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毛主席反对贬损曹操,对把曹操看作奸臣的传统观念十分不满。1957年4月10日,毛主席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为曹操辩诬: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他在会上说:我们与劳动者在一起,是有好处的。我们感情会起变化,影响几千万干部子弟。曹操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有道理的。毛主席以这则故事来告诫领导干部不要脱离群众,可谓恰到好处。

毛主席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这样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是毛主席给曹操定论的名篇。寥寥数语,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毛主席十分喜欢曹操的诗。他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1975年,毛主席对北大女教师芦荻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下的基础。

在1976年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把曹操和孔子、秦始皇、朱元璋并列。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毛主席坚决主张为曹操翻案。

在1958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主席说:把曹操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几天后,毛主席在武汉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等座谈《三国志》,说:《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但由于《三国演义》通俗生动,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都要翻。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

1959年8月11日,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又说: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现在应恢复名誉。

从此,曹操被恢复了历史名誉,京剧舞台上的曹操,在眉心添加了一红点,以示是好人。

当然,毛主席对曹操并非全盘肯定。他认为曹操的主要缺点有二:

一是有时也优柔寡断。1966年3月,毛主席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说:曹操打过张鲁以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

二是不能严于律己。毛主席曾经批评过曹操执法。《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说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主席则在眉批中写下“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一语,批评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

07

孙权

与曹操相比,毛主席对孙权评价不多。但从他蜻蜓点水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孙权在他心目中也是人杰。

从1953年到1958年,毛主席多次在讲话中借用孙权重用周瑜的例子,来说明选拔干部不能论资排辈,要注重能力,注重水平,要干预防守使用新人。这实际上是对孙权善于使用人才的充分肯定。

毛主席对孙权年少而大有作为颇为赞赏。民间都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是由于诸葛亮“借东风”,毛主席则认为: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者古亦有之。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三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

1970年4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也不再设国家主席,并以三国故事为例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主席在会见中回顾中日两千年来的友好交往时说到了三国:孙权想找你们,派遣了一个三万人的船队。

08

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很长时间以来,毛主席对司马懿的看法,也没能突破传统文化的窠臼。

1916年,青年毛泽东写信给同学萧子升,就总统黎元洪下令惩办积极策划洪宪帝制的祸首杨度、孙毓筠等八人时,把司马懿和王莽、曹操等相提并论,把他们都归于反面人物圈。

但随着人生阅历和革命经验的积累,毛主席逐渐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1947年5月,毛主席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一天,接到陈赓、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称歼敌2万,解放县城25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几段《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

周恩来听了说: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主席止住了唱,风趣地说: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

任弼时在一旁说: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毛主席说: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呦!

毛主席所说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虽有权术,但刚愎自用,不及其父。所以毛主席后来在与周恩来布置淮海战役战略战术时,又以司马师为例指出:不识时务么!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

胡宗南、蒋介石都比不上司马懿,可见毛主席对司马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当然,毛主席也认为司马懿有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怀疑心重”。他曾在谈“空城计”的故事时说:司马懿这个人,怀疑心重,诸葛亮没有兵力守城,赵子龙一时又赶不回来,城内空虚,结果诸葛亮就对他用了“空城计”。“空城计”的故事,能启迪人具体运用战略战术。


毛主席评三国人物,醍醐灌顶,学习了!-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毛泽东主席对《三国演义》可谓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主席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主席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另一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2830

1526722225289.png

0
0
付款方式
×